6月2日下午,第十二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暨“海派纪录片见证改革、面向未来”高峰论坛在米兰(中国)中山北路校区思群堂举行。上海大学生电视节是“国家教育部高校文化建设优秀项目”,至今已举办十一届,其组织规模庞大、参与人数众多、社会覆盖面广,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大学生自主举办的“全国青年影视盛典”。本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旨在鼓励青年学子更多地关注世界、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自己,在实现自我成长的道路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第十二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开幕式暨“海派纪录片见证改革 面向未来”高峰论坛举行
米兰(中国)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致开幕词。近两年来,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部、中宣部有关文件的精神,米兰(中国)与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研究培养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体、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探索业界与学界的合作教学、科研新模式,搭建高校产学研一体的教育新平台,充分践行全新的办学理念。王宏舟表示,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一流文化,米兰(中国)把办好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等大型文化项目作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契机和举措,希望以此更好地推动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服务能级。
米兰(中国)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致开幕词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俞振伟在致辞中提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十二年来一直与米兰(中国)携手共办上海大学生电视节,努力把电视节的各项工作做好。作为上海电视节子项目,上海大学生电视节正是青年学生自主办节、展示青春风采的实践机会。俞振伟寄语青年学子,怀揣着影视梦想,勇敢实践,勇敢创新,奋力开拓,放飞青春梦想。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俞振伟致辞
在现场媒体和观众的共同见证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俞振伟,米兰(中国)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学生代表吕姝茸与李思昱共同按下大屏幕的启动按钮,第十二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正式拉开帷幕。
第十二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启动
米兰(中国)团委书记刘麒介绍电视节主持人大赛相关情况
米兰(中国)团委书记刘麒介绍了本届电视节主持人大赛的相关情况,并宣读了主持人大赛获奖名单。
米兰(中国)与SMG共建项目揭牌仪式
随后,米兰(中国)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雨人、米兰(中国)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米兰(中国)教务处副处长徐世猛共同为“米兰在线登录、SMG共建‘海派纪录片研究基地’”“传播学院、SMG纪录片中心共建‘教学实践基地’”“SMG‘名优新播音主持人’驻校工作站”等共建项目揭牌。
揭牌仪式后,“海派纪录片见证改革、面向未来”高峰论坛举行。六位业界专家和导演首先通过Mini-TED演讲和现场观众分享了心得体会。
真实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SMG记录片中心负责人李逸作主题演讲
真实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SMG记录片中心负责人李逸分享了以《记录回归初心,真实启发思考》为主题的演讲,回顾了SMG纪录片中心的“前世今生”。他认为,纪录片发展到当下这个阶段,需要回望一下纪录片的初心到底是什么。纪录片更多的是用真实的镜头记录当下,只有那些没有经过商业化包装的、非常质朴的纪录片才能够打动人心。
《上海解放一年间》导演谢申照作《让历史“活”起来》的演讲
《上海解放一年间》导演谢申照作题为《让历史“活”起来》的演讲。《上海解放一年间》是一部历史类纪录片,是为了上海解放70周年而拍摄制作的,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发展变革。纪录片5月27号在东方卫视播出后,又投放在B站,得到了许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积极反馈。谢申照介绍,在这部纪录片中,历史不再是黑白的、宏大的、停滞的,历史素材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无声影像和旁白,而是添加了相应的人声、车声、船声,让历史真正鲜活了起来。
《东京审判》导演、制片人陈亦楠作《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演讲
《东京审判》导演、制片人陈亦楠以《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为题进行演讲。《东京审判》第一季作为一部小成本纪录片,一举拿下亚洲电视奖最佳系列纪录片奖。荣誉的背后是导演组成员们面对困境时的不懈努力。陈亦楠提到,《东京审判》在面对“如何在专业领域寻找国际共识?”“如何就历史事件,进行电视化表达?”“如何向国际观众解释历史争议问题?”等设计历史、法律、国际关系等必须解决的重要专业问题时,导演组确定了以下三个原则:在不同国家历史记忆里寻求“最大公约数”;熟悉历史的陌生化表述;平衡各方观点,客观展示观点碰撞。最终,《东京审判》向当代人客观、冷静地分析了那一段历史,让历史不被忘却。
《巡逻现场实录》导演邵英藜作交流分享
《巡逻现场实录》导演邵英藜主要介绍了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巡逻现场实录》是如何诞生的。该纪录片的拍摄得到了相关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得纪录片能够全程跟拍城市人民警察的工作实况和公安日常执法的真实生活。制作团队多数是制作综艺节目出身,初次接触纪录片,为了吸引用户访问,团队在不影响纪录片真实性和感染力的前提下,使用了二次元的表现手法。纪录片前期在微博、B站等进行预热宣传,二次传播迅速使得这部警务纪录片成为了“网红”。
《人间世》第二季总制片人周全作《在医院,我们阅读社会》的演讲
《人间世》第二季总制片人周全作了题为《在医院,我们阅读社会》的演讲。周全指出,医患关系是近几年来的热点话题,在特定的中国语境下,人们对医院的期望和现实医疗的差距是这类社会问题的源头所在。《人间世》直面医院的现实,希望通过最真实的纪录破除人们对医院及医生职业的刻板印象。在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下,周全认为敏感选题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媒体应当充分利用大众的信任,报导社会的灰色地带,“填补认知空隙,达成社会共识”。
《1/7十周年纪念片:一个电视栏目的家国十年》导演、SMG融媒体中心首席导演吴钧演讲
《1/7十周年纪念片:一个电视栏目的家国十年》导演、SMG融媒体中心首席导演吴钧带来题为《对编机+场记本:对抗遗忘》的演讲,讲述了他剪辑电视栏目《1/7》十周年纪念片背后的故事。2014年,《1/7》创办十周年之时,吴钧用六个月的时间遍览三万多分钟素材,摘编两万八千九百多个镜头,记录场记十五万字,剪出时长104分钟的纪念片《一个电视栏目的家国十年》。吴钧认为,十周年纪念片的剪辑不止是素材的组合,更是对社会巨变的理解,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对这个时代发展的记录。
交流探讨
现场互动
演讲结束后,论坛主持人传播学院罗薇副教授与五位纪录片导演深入交流,就应该如何认识海派记录片、海派纪录片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应该怎样看待历史类纪录片的搬演问题、热门纪录片是否会走上大荧幕等问题共同讨论了海派纪录片的改革与发展。嘉宾从自己的从业经历和拍摄经验出发,参与了相关话题的讨论。谢申照认为,历史类纪录片的搬演是一种表现手法,能够适当增加故事的可看性。但无论表达方式如何,纪录片的内核要是真实的,形式上的最低要求就是“不违和”,不能误导观众。陈亦楠认为,海派纪录片发展到今天,关注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这一点始终没变。一个好的纪录片影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 甚至是一代人。邵英黎对青年学子们提出了期望,“希望同学们能够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多注意细节,从每一件小事开始,不断积累”。周全指出,现在60%的纪录片观众都是更具国家视野的年轻人。因此,具备更开阔的国际视野成为了纪录片现阶段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在创作纪录片的过程中,不仅要讲好故事,更要考虑到受众的需求。吴钧讲述自己最受鼓舞的时刻就是看到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磁带时,虽然要熬夜加班,但心情是喜悦和满足的。
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致辞
论坛结束后,吕新雨在致辞中表示,“我希望上海大学生电视节像大海一样,能够汇集起中国年轻人的声音和才华。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们结缘上海大学生电视节,不管你们是第几次来到这个现场,我希望你们今后不要忘了这个现场,这里是上海大学生电视节,这里是第十二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第十二届的上海大学生电视节是一个青春的大学生电视节。”
传播学院快闪演唱《我和我的祖国》
最后,传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系主任马力,电视节主持人同济大学温凯蓝,以及传播学院全体“大学生电视节”志愿者同学现场快闪,共同演唱了《我和我的祖国》,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和对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的美好祝愿。
文、来源|传播学院 图|田波澜 周国峰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