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米兰(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8年度工作会议在中山北路校区举行。本次会议旨在对照基地“十三五”规划,探讨“十三五”以来工作主要进展和存在问题;对照上一轮评估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代精神,探讨评估以来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推进情况。校领导童世骏、梅兵、汪荣明出席会议。我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市社科创新研究基地/工作室、校内智库机构,以及相关院系、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并讨论交流。会议由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主持。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作会议召开
副校长汪荣明讲话
副校长汪荣明首先讲话。他从项目立项、成果获奖、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科研经费等方面肯定了我校2018年在文科科研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结合近期中央和上级部门精神,就各基地如何在下一轮基地评估中取得突破提出了希望和建议。他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发展环境空前良好,“十三五”基地建设规划进程过半,已经到了攻坚时期,各基地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既要不忘初心,不忘基地成立时的使命担当,也要把目光放长放远,紧跟时代步伐,肩负起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使命。
基地工作汇报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昕、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陈赟、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助理郭瑞、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周边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姚昱依次汇报基地工作。“十三五”以来,各基地在标志性成果培育产出、国际化建设、智库建设、社会服务、人才引进、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部分基地也存在科研队伍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需求、决策咨询与社会服务水平有限、数据库建设仍未达到一流水准等问题。
在互动环节中,参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充分交流。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臧克和就基地如何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学科前沿研究有机结合发表意见;崔允漷针对本科教学和国际学术会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上海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齐卫平对基地建设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基地在评估时应把学术影响力作为重要线索,贯穿于学术成果、学术会议、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建设发展之中;上海市“国际战略与上海发展”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余南平针对上海市基地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规划提出看法;周边国家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沈志华指出,基地建设需要立足两个方面,一是要发掘、占领本学科新的学术增长点,发挥好基地的学科引领作用,二是要做好基础研究,潜心学术积累,放眼长远,厚积薄发。
副校长梅兵的总结讲话由人事处处长施国跃代为宣读。她在总结中表示,各基地自“十三五”以来都取得了新成绩,基地的进展和亮点让人振奋,希望各基地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在机制、体制上思考与创新,顺应新时代、新形势对基地建设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
校党委书记童世骏作会议总结讲话
校党委书记童世骏作会议总结讲话。他首先对基地过去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认为“十三五”以来基地所取得的成绩,充分展示了文科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示范作用,展示了我校“双一流”建设进程的良好开端,也体现了我校服务国家社会的贡献和决心。他希望各基地在“十三五”规划期的收官阶段,能在突显特色、平台建设和数据服务上做足功夫。学校也会在政策和空间等方面提供足够的支撑,保障各基地良性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
图|符哲琦 文、来源|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 编辑|王晓荣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