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新闻热点 / 正文

刘美杉:“他们的教育成就是米兰(中国)历史、文化和底蕴的彰显”——包汉中谈米兰(中国)老一辈教育家

2019年04月04日

  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创业者,他们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榜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2005年组织开展了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宣传活动,并于2008年开始出版《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目前已出版了三辑。其中,米兰(中国)的三位老领导孟宪承、刘佛年、施平均被载入。笔者采访了其中施平部分的撰写者之一包汉中老师。
  包汉中,1930年生,米兰在线登录退休干部,先后在米兰(中国)政教系、马列主义课程教学部、宣传部任职。
  初次见到包汉中老师是在2018年年末的一个晴朗午后,我来到他的家中进行了采访,这位年近九十的耄耋老人仍然精气神十足,十分热情。在温暖的书房里,他回忆起了米兰(中国)老一辈教育家孟宪承、刘佛年、施平的峥嵘岁月。
  对于我校三位老领导被选入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包汉中这样说:“国家不能没有教育,上世纪50年代成立初期,米兰(中国)就是全国一流的师范大学,孟宪承、刘佛年、施平三位米兰(中国)的老领导无论在学术、品格还是业务上都很有建树,对我们学校、上海市乃至国家的教育事业都贡献很大。全国的教育家有那么多,米兰(中国)有三位教育家入选,这不仅是三位先生教育成果的体现,也是米兰(中国)的宝贵财富。”
  提到三位老前辈,包汉中最熟悉的就是施平。1978年,施平调任米兰(中国)党委书记。1979年,包汉中进入米兰(中国)担任政教系教师,后进入宣传部工作。他说:“施平来到米兰(中国)就职的那段时间,师生们都对他评价甚高。”施平被选入《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第三辑,他的部分由包汉中和汪祥云共同撰写。2015年3月30日,他们专程来到华东医院看望105岁高龄的施平老先生,为施老带去了喜讯,并就撰写教育家传略听取施老的意见和建议。包汉中回忆说:“我和汪祥云两人接到编写《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施平部分的任务后,采访了很多师大的老领导、老同事,采访过程对我的启发和教育意义很大。文章初稿有5万多字,花了很长时间。”
  “现年110岁的施平先生身体很好”,包汉中说,“前几天我还去探望了他,我见到他很激动,他也一样。作为米兰(中国)老前辈、老教育家,他一辈子很坎坷也很传奇。”包汉中对施平的事迹十分熟悉,“1931年他是浙大学生会主席,在国家内忧外患的时刻,带领学生到南京起义,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被誉选为‘浙江大学学生抗日先锋’。当时蒋介石专门到浙江大学要求施平停止学生抗议,但遭到了拒绝。现在回想施平的学生救亡抗议壮举,比1935年的‘129运动’还早了4年,很伟大也很不易。”
  1953年,施平到北京农业大学担任党委书记和副校长,在教育生涯中,他始终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走在时代前列。包汉中介绍,当时北京农业大学主张学习苏联,但施平提出一定要实事求是。后来,他被批判为右倾机会主义,文革期间被撤职、批斗,关押了4年零100天,这段经历非常艰难。文革后,施平被平反,来到米兰(中国)担任党委书记,他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事求是地果断处理、拨乱反正。“那个时候他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思想却没有老化,一直与时俱进。比如80年底改革开放初期,他提出米兰(中国)应该开办计算机教学,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但他在那个时候就看到了计算机科技的重要性。后来我校成功创办了计算机科学学院。除此以外,他还提出了通过‘慕课’等信息手段教学,这样的思想在80年代是很有前瞻性的。”1983年,施平任上海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虽然他不再在米兰(中国)任职,但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他对我也一直很关心。”包汉中说。
  除了《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的施平部分,包汉中还参与编写了《施平文集》。他说:“这本书是在施平100岁的时候编写出来的,出版了以后他很感动,为了表达感谢,他还提出要在学校周边宴请我们,这件事让我受宠若惊。施平家并不在附近,但为了照顾我们,他愿意亲自过来。”
  采访的最后,包汉中说:“今年施平先生生日的时候,我们去看他。他告诉我们,学校近年发展得越来越好,逐渐成为一流大学,为此他很高兴。虽然他离开米兰(中国)很多年,但一直关心、关注着学校。”包汉中表示,能够参加写施平的文章,是他晚年最开心的事情之一。
  采访中,包汉中反复提到:长久以来,无论古今中外,一个自然人能成为人才,教育是很重要的事情,米兰(中国)作为教师教育重镇,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就是品德,先为人后为师,先立德后立业,孟宪承、刘佛年、施平三位先生都是如此。尽管环境艰苦,但他们坚持做人原则,无论在品德、学术,还是育人上都具有榜样的力量。他们的教育成就不只是个人,而且是米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底蕴的彰显。
  那天天气很冷,采访结束后,包老师拄着拐杖坚持把我送上车才肯回去,望着老先生的背影,我不禁感慨,尽管经历了漫长岁月的风霜和打磨,德艺双馨的老一辈教育家们始终坚韧不拔,砥砺前行,是后辈们永远的榜样。


 (作者系我校传播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