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的师生们可谓收获满满。7月1-14日,《丈量美丽中国》课程的师生们横跨黄河流域5个省市,开启丈量壮美黄河的野外课程实践。这一路,师生们都丈量了哪些黄河流域的宝贵自然资源,探索了哪些生态问题?让我们一探究竟——
课程师生赴壶口瀑布深入探索黄河流域生态问题
|丈量母亲河和黄土地,解析“山水林田湖草沙”
“在开始《丈量美丽中国》课程之前,我们去过东滩观鸟,去过天目山捕虫,希望这次能有些新的挑战。”与2022级生态学专业金智恒同学一样,同学们对这一次丈量母亲河的“探秘”课程颇为期待。
7月1日,在院长陈小勇,任课教师阎恩荣、张健、斯幸峰等老师的带领下,师生们历时14天,从上海出发直奔甘肃兰州,途经宁夏中卫沙坡头、吴忠、内蒙古腾格里沙漠、陕西延安、山西吉县,最后到达山西运城盐湖,沿着壮丽的黄河“几”字湾,师生们不仅丈量了多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美丽中国”生态要素,学习感受了一代代科学家扎根极寒高原和万里黄沙挑战科学高峰的“牦牛精神”与“骆驼精神”,更重温了在贫瘠的黄土地上孕育和开创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的激情岁月,从而加深了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刻理解。
在甘肃兰州,兰州大学生态学院教授们的学术报告和热情讲解让学生们对高寒草甸生态退化、旱区农业资源短缺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兰大人“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钻研精神也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长达37.78m的风沙环境风洞与-20℃的冰芯库吸引着学生对寒旱区生态环境的深入探索。黄河之畔,黄河母亲雕像慈爱地凝视,每一滴水都诉说着对中华文明的滋养与塑造。徐旻昊同学感叹道:“第一次见到黄河在身前流过,第一次深入黄土高原,确实让我这个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长大的人对祖国西北有了新的认知。”
课程师生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学习科学家的事迹和精神
黄河母亲雕像旁感悟黄河对中华文明的孕育和塑造
转战宁夏中卫,沙坡头野外站内一片片防风固沙试验田是无数研究者对抗风沙的坚韧宣言,漫天黄沙中素未谋面的沙生植物展现着生命的顽强。吴忠水稻田里,学生们穿梭其间采样的同时,也领略着“天下黄河富宁夏”的丰富水资源,灌溉出西北干旱中的一抹翠绿与生机。内蒙古腾格里的广袤沙漠中,师生们在进行沙生植物样方调查时,偶遇荒漠麻蜥穿梭于沙冬青群落间,一场意外的“科学追逐”,让本站课程变得更加刺激。
沙坡头站沙生植物调查
腾格里沙漠中捕获荒漠麻蜥
陕西延安之行,延安新闻纪念馆与革命纪念馆的每一件展品时刻提醒着师生们不忘艰苦条件下坚守信念的革命精神,南泥湾中难以深入的茂密树林随时向师生们证明着这片土地“昔日黄土披绿衣”的绿色蜕变。当《黄河大合唱》的旋律在秦晋大峡谷回荡,黄河的奔腾不息与延安精神的坚忍不拔在此交相辉映。
师生在南泥湾深林中开展样方调查
师生在南泥湾进行昆虫灯诱
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的加入,为课程师生们在山西吉县站的探索弥补了知识盲区。两校师生并肩作战,采标本、做样方,烈日下爬陡坡、月光下围篝火。师生们在此不仅深入了解了吉县野外站在防治水土流失方面的有效技术手段,更惊叹于老一辈生态学家勇于攻坚的不懈努力。
吉县站自然保护区样方调查
吉县林业局、北京林业大学与米兰在线登录师生篝火晚会
抵达“盐运之城”,师生们不仅在运城博物馆与关帝庙中感受着这座城市所承载的“华夏之根”与“忠义之魂”,也在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和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师生们的带领下,对盐湖生态展开详细调研。在进行盐湖草本植物样线调查时,随处可见掠过头顶的各色鸟类,这些生命也见证着运城“退盐还湖”的绿色梦想,引领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运城盐湖边草地样方调查
运城盐湖边师生清晨观鸟
在这次课程进行中,师生们秉持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基于BioTrack拍摄记录荒漠、草原、森林生物分布信息近4000条,完成了不同生态系统下的植物样方调查与采样共9个,并在多个样地附近开展观鸟与灯诱实验,以期对黄河沿线生态问题及其治理成效进行系统分析。
测算并记录植物样方调查数据
在辨别动植物种属、测算土壤样品数据、撰写野外观测笔记的同时,12名学生还分成3组分别就黄河流域的动物、植物与土壤性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响应情况展开主题研究,并完成实习报告,这些过程性记录与报告都将成为本次课程考核的内容。
师生就实习报告展开讨论
返校后,学生们更是马不停蹄着手动植物标本的制作,共完成植物标本113种,动物标本约200种。
师生返校后收集整理并制作标本
|鸟鸣启晨,星夜共研,坡陡志坚,携手攀巅
从天光乍现到星河满天,实践课程的每一天都见证着这群学生们的不懈努力。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了蜿蜒曲折的前路,学生们早已整装待发,开始野外观鸟。经过几天的训练,学生们不仅能够依靠敏锐的肉眼,捕捉着林间跃动的鸟类身影,更学会了通过鸟类的独特鸣叫声,在纷繁复杂的自然声音中准确辨识出常见鸟类。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学生们在完成一整天的紧凑行程后,还需在返回野外站后及时测量所采集的土壤样本含水量,并为达到最小误差而不断优化实验,夜半1点睡,清晨5点起,只为保证数据的严谨。
森林、农田生境下观鸟
夜间整理野外材料与动植物标本
对于习惯于平原广袤景象的师生们而言,攀登人祖山自然保护区内那近乎30°陡峭的斜坡,无疑成了一场对体力与意志的双重考验。徐旻昊表示:“搞标本晚睡、早起观鸟,这些虽然看着累,但在14天的修炼中我们都慢慢习惯了,可在陡坡上拉样方,对我而言真是非常困难,感觉身体在陡坡上不听使唤了。”在这片自然的试炼场上,同学们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貌:有的如同人猿泰山般矫健,有的则举步维艰。正是这份差异铸就了团队间更为紧密的纽带,每个人都成为了彼此不可或缺的依靠。
艰难爬坡、携手共进
遇到野生动物怎么办?边上赶紧放上校园卡等参照物后,先拍个照!在宁夏盐池马家滩南湖与山西吉县的山路上,学生们总能遇到从未见识过的野生动物,如达乌尔猬、狗獾等,伴随着一声声惊叹,学生们纷纷掏出手机抓拍各类动物出现的瞬间,并对其形态特征和野外生存环境进行深入学习。
路边偶遇达乌尔猬
在人祖山山路上,师生们发现了一只被路杀的狗獾。从尚有未凝固血迹的尸体来看,这只狗獾应该死亡不久。在感叹生命逝去的同时,学生们也感受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深入,并将狗獾带回准备制作标本。
|践行五育并举,打造实践育人新模式
从七彩云贵,到林海雪原,再至辽阔海疆,《丈量美丽中国》系列课程已在我国西南、东北及东南海域中留下生态探索的足迹。而今,课程的视角聚焦于黄河流域,该地地处我国西北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带,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仅承载着自然的考验,更蕴含着极高的生态研究价值,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下的关键一环。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本次课程不仅是一场对因地制宜生态治理的探索,更是一次践行高校五育并举教学理念的生动实践,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栋梁。
课程行前准备会上,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嵇渭萍老师向同学们寄语,勉励大家以生态学家的严谨与热情自我期许,并寄望于每位学子能够在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而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们将理论知识与实地探索紧密结合,拉样方、采标本、挖剖面、采土样、观鸟类、抓昆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创新思维、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课程行前准备会
临近课程尾声,金智恒同学感慨道:“这次实习与我们大部分人想的有很大不同,学习生态学调查方法、训练实践技能只是本次实习的一部分目标。站在黄沙漫天的沙坡头领略老一辈科学家包兰勇战沙魔的精神,在绿意盎然的南泥湾感受着百年前大生产运动的轰轰烈烈……只有当我们身临其境,才能真正领悟课本中知识的厚重与力量,那些曾经只存在于纸面上的文字,在这一刻变得鲜活,让我们对自然、对文化、对生态保护有了更深刻且直观的理解与感悟。”
学生在沙坡头野外站合影
随着《丈量美丽中国》实践课程的圆满落幕,我们满怀感激之情,向所有在课程筹备与实施过程中给予无私帮助与宝贵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致以最深的敬意与最诚挚的感谢。
致谢名单如下: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宁夏沙坡头沙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吉县林业局
山西管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宁夏大学顾伯健老师
图文、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编辑|蒋萱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