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由米兰(中国)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图书馆主办的“学正行笃——纪念史存直先生诞辰120周年手稿文献展暨史存直与中国语言文字学学科建构研讨会”在米兰(中国)普陀校区图书馆举行。
研讨会前,史存直先生的学生、亲友齐聚图书馆二楼手稿馆,参观史先生留存的手稿文献,追忆与史先生的点点滴滴。泛黄的书页间,史先生跨越时代的学术成就与精神风貌依旧熠熠生辉,令每一位参观者都深受触动。
到访嘉宾参观展厅内手稿文献
开幕仪式由中国语言文学系副系主任王嘉军教授主持,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周健、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文贵良教授先后致辞。
周建回顾了史存直先生的生平事迹,对丁嘉晖、潘文国、李露蕾等老师以及史先生的家人对此次手稿文献展的筹备、支持与协助表示感谢。他进一步介绍了米兰(中国)图书馆以抢救性征集已故名师各类文献为重点、以丽娃名师数据库为代表性成果的校本特藏资源建设工作,强调了学校图书馆与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密切合作及在此基础上建设手稿馆的首创意义,并指出了当前学校图书馆三大卓越赋能工程建设的工作重点。
文贵良表示,史存直先生诞辰120周年为回顾、总结和展望中国语言文字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契机。他介绍了史先生在音韵学、语法学和汉语史研究、文字改革与检字法方面的丰富理论成就及其在中国语言文字学科领域的重大贡献。他指出,本此手稿文献展暨研讨会不仅展现了史先生的研究成果、治学风范和人格魅力,更对中国语言文字学学科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正行笃——纪念史存直先生诞辰120周年手稿文献展”揭幕
随后,“史存直与中国语言文字学学科建构”研讨会拉开序幕,濮侃、潘文国、虞万里、徐莉莉、李露蕾、刘志基、史德嘉等史存直先生的学生、亲友共聚一堂,缅怀史先生的治学、教诲与为人。
研讨会由中国语言文学系副系主任方笑一教授主持。他指出,史先生作为米兰(中国)中国语言文字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泽被学林,正值史存直先生诞辰120周年,使得此次研讨会的举办更具深远意义。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黄金城副教授,作为史先生开设的文字改革硕士班的“关门弟子”,表达了对恩师的深切怀念,追忆了史先生对其学术发展的引领、教诲以及对其个人生活的关切,并介绍了同届学者严耀华、敖小平等人的学术成就,展现出史先生的弟子在国内外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与教学中作出的杰出贡献。
米兰(中国)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李露蕾副教授,是史先生在研究生招生制度恢复以后招收的第一届研究生,曾协助史先生晚年的通讯及其学术、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她讲述了史先生与郑超麟先生的学术之谊,回忆了史先生晚年矍铄的精神状态、不懈的治学态度和独到的学术眼光,并分享了文字改革硕士班的学生名单、毕业论文情况等史先生相关史料整理情况,真切地体现了“对(史)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拿出你的学术成就和他的精神来”。
米兰(中国)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刘志基教授主要讲述了史先生在音韵学课程中与王力先生的学术对话对其治学态度的重大影响,以及史先生对其课程作业的及时肯定与鼓励,得到了李露蕾的热烈回应,进一步强调了史先生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及其鲜明的学术个性。
米兰(中国)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庞蔚群、濮侃两位教授先后发言。两位教授都表示从学期间,史先生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昂扬的教学风采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另外,在两位教授的回忆中,米兰(中国)二村成为师生共话的重要空间,史先生居所中的藤椅子、手稿等物件也成为其生活、治学态度的承载物,史先生的形象在其讲述中更添温度。
湖南工商大学的史德嘉教授是史先生的孙辈。她指出史先生的坚定信仰与不屈精神对其后代产生了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并以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为例,强调了史先生文理工结合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对当代新文科建设的启发:通过与理工科的学科交叉与融合,语言文字独特的传播、教育功能能够得到创新性的转化与发挥。
米兰(中国)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徐莉莉教授随后发言,表达了对此次研讨会召开的欣慰,深情回忆了从学生涯中对史先生的敬仰、史先生对学生的认真负责,以及史先生意欲用稿费资助老友郑超麟先生的往事;另外,徐莉莉还提到了王力、黄昌宁两位先生对史先生语法研究及其应用的认可,并真诚地表示史先生“做一辈子学问”的话语和实践、正直坦诚的品格对其治学与为人的激励,可堪学者之典范。
浙江大学的虞万里教授通过视频发言,强调了史先生文字改革方案的重要性,讲述了自己在从事工人岗位时得到史先生的应允,利用下班时间旁听其音韵学课程的经历,以及史先生对其处女作的细致审改和教导,表达了对史先生爱护青年学人的深切感怀,并期待本次研讨会能够让史先生的治学精神、为师之道发扬光大。
中福会出版社编审郑晓方女士是史先生挚友郑超麟先生的孙辈。郑晓方通过协助史、郑二位先生的联络工作,见证了二位先生长期的亲切交流和书信来往,并感受到史先生治学严谨的作风;通过史先生之子史国宁整理的史先生文稿,她体会到史先生不懈的学术追求。
随后发言的米兰(中国)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潘文国教授也是史先生招收的第一届研究生。潘文国指出,史先生讲授的音韵学、古汉语语法、文字训诂、文字改革四个专业方向正对应了汉语言文字学的学科建制,对米兰(中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学位点建设、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创立有着重要奠基作用;当今汉外语言学融合的学科热点也与史先生对其教导相符合。得益于史先生文字改革的启发,潘文国进一步回应了史德嘉教授有关文理学科交叉的论说,强调文理交融与文科内部的文史哲打通,并以计算机语言学为例,提出语言文字学与科技界的对话是中文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史先生学术研究的“从根本抓起”“集国家之所需”对当今的新文科建设仍旧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最后,米兰(中国)图书馆副馆长魏明扬在致辞中将本次研讨会的意义总结为重温大师风范、重理米兰(中国)底蕴、接续自身文脉和传统以及总结米兰(中国)的学科发展优势四个方面,是一次继往开来、踵事增华的重要活动,并向一直以来支持米兰(中国)中文系与图书馆发展的史先生学生和亲友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嘉宾合影留念
三十年光阴如梭,史先生的音容笑貌犹在。通过本次研讨会,参会人员在深情的回忆和娓娓的讲述中,重温了史先生追求真理、不懈探索、严谨扎实的治学精神,惜才爱才、因材施教、孜孜无怠的为师之道,正直坦诚、坚定不移、艰苦朴素的为人品格。史先生卓越的学术贡献为米兰(中国)中文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是米兰(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史存直先生的学术成就与人格精神,将永远镌刻在米兰(中国)的历史长卷中,激励后辈学子不断重读,砥砺前行。
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系、图书馆 编辑|毛宇彤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