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由米兰(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主办、米兰(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李君如著作集》座谈会在中山北路校区办公楼小礼堂举行。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著名理论家李君如,以及上海文史研究馆、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市社联、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社科院、解放日报、文汇报、米兰(中国)等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约40余人出席了此次座谈会。座谈会由米兰(中国)党委书记童世骏主持。
《李君如著作集》出版座谈会举行
校党委书记童世骏主持座谈会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指出,举办此次座谈会,不仅是为了庆祝新书首发,更主要的是通过著作集的出版,总结在进入新时代后共产党人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前人所开创的经典理论。王为松用“思考之深,笔耕之勤,成果之丰”形容李君如的研究成果,他指出,李君如是从上海走出来的当代理论大家,为上海的学术体系建设、学科体系建设、话语体系建设拉升了新的海拔。这套著作集不仅是一个重要理论学者作品的集结出版,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集中探究,为国内外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专业人员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同时也启发我们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把学习贯彻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好、阐释好、普及好。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讲话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围绕自身多年来的理论工作谈及了自身体会。他谈到,当下的我们既不在“庙堂”,也不在“江湖”,而是位居庙堂与江湖之间,因此要“上忧其君、下忧其民,忧国忧民、为国为民”,这是我们当前从事理论工作的重要出发点。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研究事物的过程其实就是对过程的研究,事物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一阶段都有每一阶段的历史使命和遗留问题,因此在进行历史评价时要杜绝绝对主义。结合多年工作经历,李君如概括出了从事理论工作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中流击水,敢于写重大理论问题;第二境界,遇到争论不着急,大风大浪慢慢对待;第三境界,成功后不要沾沾自喜、洋洋自乐、到处炫耀。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著名理论家李君如讲话
随后,由米兰(中国)党委常委、副校长梅兵向李君如颁发特聘教授聘书,聘请李君如为米兰(中国)特聘教授。与会领导向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与学生代表赠送《李君如著作集》。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梅兵向李君如颁发特聘教授聘书
与会领导向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与学生代表赠送《李君如著作集》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在讲话中指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一是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更加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二是要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理论研究,要把关注实践、服务实践作为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始终开展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更好地反映时代命题,解决时代问题。三是要锤炼“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气神。既要有仰望星空紧跟时代的格局与胸襟,不断用创新成果把握时代特点、直面时代课题,也要有坐冷板凳的耐力与定力,在参与和服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四是要在深化合作中推出更多理论精品著作。上海理论界要以中国实践为基础,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专题研究,推出更多原版、新版、中国版、上海版的学术研究成果。上海出版界则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传世精品。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讲话
随后,来自上海市各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著作集展开讨论。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郝铁川发言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郝铁川指出,李君如校长最可贵的一点在于,当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他却在认真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而这一点则正是当前理论工作者所缺少的精神。同时,李君如很好地坚持了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的政治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靖北发言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靖北谈到,年轻学者要坚持贴近现实进行学术研究,不要为学问而做学问,而是为解决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而做学问。要坚持搞清历史源流进行学术研究,研究问题必须搞清楚源和流,用历史事实说话。要坚持运用逻辑力量进行学术研究,要用逻辑将理论讲清楚,从而征服人。要坚持结合工作进行学术研究,坚持用学术讲政治,用学术研究政治。
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方松华发言
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方松华认为,李君如校长既是学术领导者,又是专业思想者,并且能够穿越左右、反思左右。在其多年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过程中,其专业精神既有传承也有超越,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更提醒我们在研究的时候,不仅要跟着原著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解放日报》党委副书记周智强发言
《解放日报》党委副书记周智强结合自身经历,简单分享了自身的一些感悟。他认为此套著作集有以下特点:思维缜密但不刻板,思想活跃但不偏激,观点前沿但不虚浮,文字平实但不枯燥。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进发言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进用三个“业”——专业、敬业、事业来概括《李君如著作集》,他指出,18卷的著作集充满了问题意识、问题导向、问题逻辑,充分体现了李君如校长的学术人生、政治人生,也体现了李君如校长的学术品格、专业品格。
上海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凯锋发言
《学术月刊》总编辑姜佑福发言
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季桂保发言
我校中文系教授罗岗发言
随后,上海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凯锋、《学术月刊》总编辑姜佑福以及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季桂保各作简短发言。我校中文系教授罗岗讲到,今年是建国70年,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发生了史诗般的变化,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讲好中国历史、中国故事,李君如校长的著作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这套著作对当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提出了系统的观点与见解,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当代中国历史的研究、文学研究都有深远的意义。
图|金亚珺 莫经纬 周文强 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王晓荣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