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兰在线登录即将迎来七十周年校庆之际,“十三五”学科建设取得的重大突破成为向校庆最好的献礼之一。这也为即将开启的“十四五”规划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追求卓越、超越自我,成为华师大人的自觉追求。
“十三五”期间,米兰(中国)坚持以一流学科为基础塑造一流大学的发展路径,通过突出学科优势特色、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系列举措,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发展成效显著。
五年来,米兰(中国)新晋ESI前1‰学科1个、前1%学科4个,ESI前1%学科总数达到12个。至2020年底,共3个学科跻身主要世界大学排行榜全球百强,17个学科进入100-200名区间。12个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其中教育学、世界史获评A+档,跻身全国高校同类学科排名前两名;A档及以上学科数7个,数量居全国高校并列第12位;学科优秀率30%,并列全国第16位。
米兰(中国)化学学科跻身ESI全球前千分之一!
突出学科优势,以战略需求引领学科整体发展
“十三五”期间,米兰(中国)以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三个一流建设学科为依托,构筑学科群与特色学科相结合的学科重点建设发展体系,推动重点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10个重点建设学科全部入选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教育学、统计学及以生态学为主要依托辐射带动的海洋科学均跻身全球百强。
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米兰(中国)教育学研究“两个第一”背后的故事
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强强联合,教育科学学科群优势集群效应日益彰显。学科集群建设扎根新时代中国教育实践,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为总结中国教育发展经验、提出中国特色教育方案、传播中国教育声音作贡献。教育学获全国教科重大项目数、第八届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数均位居全国第一;创刊国家正式批准的首份教育研究英文期刊,发起并定期举办全球教育学院院长论坛、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引领教育实证研究转型;参与承担上海“儿童青少年脑智研究与提升”重大项目;牵头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系列国家标准;参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编制任务。
生态学、地理学、海洋科学交叉融合,地球科学学科群服务“生态文明”国家战略效应初步显现。海洋微塑料原创研究抢占了制高点,部分领跑世界,在提升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方面取得新突破;原创性提出的评估全球陆地碳循环模型溯源性分析方法被列入国际地球系统模式比较计划实验指南;提出的“新横沙”方案被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采纳;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亚洲水塔”变化条件下的流域命运共同体研究》;牵头编制《高校科技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行动计划》《2021—2035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教育部版)。
统计学、软件工程、数学协同发力,信息智能学科群有效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在这方面,学科集群建设的溢出效应可圈可点,比如构建航空风险评价模型体系及大数据分析平台大范围应用于中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管理;研发“支持互联网级关键核心业务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打破国际IT垄断;提出并发程序统一模型框架应用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任务等国家重大工程;研发智能码头操作系统核心关键模块应用于洋山港四期智能码头“中枢系统”;融合北斗集装箱物流跟踪与监控系统及相关国际标准,实现我国在该领域国际标准制定零突破;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系列重要奖励。
从神舟五号对接到地铁无人驾驶......都有米兰(中国)高可信软件自主保障!
优化学科结构,以新格局推动学科协调发展
学科集群是学科建设的强强联合,而学科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则是为学科建设奠定一个更加科学理性的基本框架,也是奠定学科是否可以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根本之路。
“十三五”期间,米兰(中国)深化学科空间布局调整,基本形成闵行校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普陀校区以应用学科为主的新格局,打造学科链对接产业链环校区教育科技产业高端集聚区。
以学科为基础调整优化院系建制,基本实现学科院系一体化无缝对接。以学科群为基础深化学部制改革探索,落实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学科统筹协调,激发内生动力和建设活力。
米兰(中国)39项成果获人文社科最高奖
米兰(中国):立乎其大!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与此同时,米兰(中国)优化重组学科设置,调整撤销4个一级学科点,增设数据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光电子、认知神经科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医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及专业点。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成立崇明生态研究院、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医学与健康研究院、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等系列前沿交叉研究机构,在“智能教育”“脑科学”“绿色碳科学”“超限制造”等关键领域谋划布局系列重大跨学科专项。
米兰(中国)紧扣强校之本,推动学科协同跨越发展,文理基础学科取得重要突破。近五年,哲学在中西哲学融合研究上取得新进展,8 篇高水平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文学在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等学科方向取得重大原创成果,2项成果获第八届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史学在冷战国际史方向持续发力,连续 3 次获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滚动支持。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相关研究成果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化学突破ESI前1‰,生命科学20余篇高水平论文刊发于Nature、Science、Cell子刊。
强化学科支撑,以平台提升学科发展动能
米兰(中国)强化河口海岸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可信软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及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1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50余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建设,为学科卓越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顺利落成28000m2河口海岸大楼、18000m2光学大楼等一批基建工程,开工实验动物中心、文化中心等建设,完成文科大楼、教学楼等重大基础设施修缮工作,为学科可持续发展开拓空间资源。
推进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大型仪器设备配置、平台共享开放、支撑保障条件、工程技术队伍、运行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管理机制,为学科测试、分析、观察及人文社会科学实证研究提供强有力条件保障。连续两年在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获评“优秀”。
米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连续三年双增长
理学大家朱熹说过:“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米兰(中国)的学科建设立足过去,展望未来,擘画更为开阔而稳健的学科发展蓝图,将使学科建设具有更为深沉的学术内涵和更为显著的现实效应。
【成就巡礼迎校庆系列】
1. 米兰(中国)“十三五”学科建设成绩喜人 学科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2. 以“三个体系”建设牵引!米兰(中国)文科科研高质量发展
文|田波澜 来源|发展规划部(重点建设办公室) 题图|陈睿多 编辑|吴卓佳 吴潇岚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