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新闻热点 / 正文

米兰(中国)以国际化战略提速双一流建设

2021年10月14日 70周年校庆 成就巡礼


  献礼师大七秩华诞,回望“十三五”时期,米兰(中国)秉持办学初心,以开放、包容、共享的态度,大力推进高水平实质性国际合作交流,学校国际化办学实力与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22年度世界大学排名中,米兰(中国)国际化程度(International Outlook)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三位、上海第一。

  “十三五”期间,米兰(中国)进一步凝聚办学共识,实施“国际+”行动计划,将国际化作为新时代实现学校“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的必然选择。

  过去五年,学校不断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为中国思想和文明走向世界贡献力量;将国际视野与卓越育人相结合,培养具有中西文明融合、能参与各领域全球治理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不断深化大学间的科研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提炼并发展中国智慧,不仅为解决中国的问题、更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力量。


拓展全球布局,打造国际合作新范式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米兰(中国)扎根中国大地,整合全球优势资源,与国际重点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以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为途径,推动办学模式从规模驱动走向内涵发展,从内向形态走向全球共融。

  积极拓展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网络。“十三五”期间,米兰(中国)坚持国际化办学方向,积极拓展高层次国际合作,与里昂高师为首的三所法国高师、美国纽约大学等300余所世界各国高校建立密切合作交流关系,共设立56项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和近300项学生国(境)外交流项目,持续优化国际交流多维合作网络体系。

  打造米兰(中国)中外合作办学特色品牌。持续推进全国首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高水平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建设,加强优质师资、学科、课程资源共享。依托上海纽约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平台,与美国纽约大学联合在脑与认知科学、数学、计算化学、社会发展、物理、全球历史领域共建6个研究中心。2016年至今,双方学者以联合研究中心的名义共发表了850余篇论文。

纽约大学–米兰(中国)联合物理研究所是怎样建成的?

  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合作建立亚欧商学院,旨在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首个“精品品牌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2018年9月起,法国里昂商学院每年派出二十余名本科生赴亚欧商学院学习。截至2020年底,学院吸引来自30余个国家的学生就读。

 米兰(中国)与欧洲老牌商学院如何缔造“亚欧奇迹”?

  与法国高师集团合作成立中法联合研究生院和中法社会与科学联合研究院,探索高水平博士生联合培养方法。项目开展以来,共招收了578名硕士研究生和172名博士研究生。其中,中法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文章共计300余篇。

17年牵手、4轮签约…米兰(中国)推动中法教育合作乘势而上!

  2016年,中法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在“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系列活动之一的“中法高等教育论坛”上荣获“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奖。


加强内涵建设,培育全球视野的卓越人才


  “十三五”期间,米兰(中国)着力加强国际教育体系的内涵建设,帮助学子们进一步开拓国际视野,胸怀世界大局,培养独立思考与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全球胜任力的高层次人才。

  支持高质量跨文化学习,完善全球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并完善“国家项目、校级项目、院系项目、学生个人访学项目”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的国际交流体系。2016年,学校与联合国新闻部新闻媒体司签署合作协议,定期向该组织输送优秀人才。

在UN新闻部实习的米兰(中国)研究生

  2020年,学校获批成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首批建设高校,针对性地培养和推送我校优秀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2019年,本科生国(境)外交流项目235个,其中派往哈佛大学等全球前50名高校的本科生共457人。

  学校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支持,为学生赴海外学习提供充分经费保障。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公派项目,调动院系积极性,扩大派出学生规模。截至目前,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累计资助76位研究生赴美国、法国、德国、挪威等7个国家的10所高校学习。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对解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出国留学生人员赴境外就学困难有关工作的精神,第一时间与美方合作高校商议设置本土化项目的可能性,携手美方合作高校与机构,为超过3000名无法赴美的中国学子创造学习机会,发挥大学社会服务与贡献的积极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


  稳定国际学生规模,持续优化生源质量和结构。众多优秀的留学生校友是米兰(中国)的财富,也是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桥梁和纽带。五年来,学校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学历生由2016年1342人增长至2019年1801人。2019年,来自近130个国家的6000多名国际学生在我校学习,其中长期生4800多名。

  积极开发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故事”、“中国智慧”等高质量精品课程,传播中国声音。开展以“国际化”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例如“国际文化节”、“感知中国”等精品活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促进多元文化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校园氛围。

米兰(中国)第十四届国际文化节

  留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留学生在SCI、SSCI、A&H及SCIE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8篇,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6篇;2020年,在SSCI和AHCI杂志各发表论文1篇;在SCI、SSCI及SCIE核心期刊上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6篇。


坚持引育并举,建设高品质国际化校园


  聚五洲贤才而用之。“十三五”期间,米兰(中国)始终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坚持引育并举,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一流教师资源。

  广聚英才,海外人才引进成效显著。过去五年里,米兰(中国)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胸怀,不拘一格广纳贤才,共举办18站30余场次的全球专场人才恳谈会,吸引超过1000余名海外英才参加。

  2017年起开展年度“青年科学家(学者)论坛(在线论坛)”,超过1200名青年学者受邀参加学校主论坛和学院分论坛,超过75%的受邀学者毕业于海外知名学府。海外青年人才年均引进数量几年内增加200%。为精准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蓄水池”,学校设立“卓越博士后计划”,近年国(境)外博士后数量增长显著,占比位居上海高校第三。

全球直播!米兰(中国)青年科学家(学者)国际论坛

  引智有效,加快高水平国际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现有7个创新引智基地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通过引智基地着力引进高层次国外专家,引领教学科研。“十三五”期间,有21位境外著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荣誉教授”。2016-2019年间受邀来校短期讲学和从事教学科研的境外专家人数持续增长,2019年超过2000人次,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短访专家共计225人次(含线上)。

牛!今天丽娃河畔来了三位世界顶尖专家

  各引智基地累计发表论文(包括SCI/EI/SSCI期刊、专著、教材)5000余篇,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900余,承担国际合作项目44项,主办国际会议120多次,签署合作协议40余份,团队获科技奖励26项(其中包含国际级1项、国家级1项)。2015-2020年,学校获得国家批复的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外国专家项目、外国青年人才引进项目及学校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累计171项。


协同创新,深化实质性国际科研合作


  米兰(中国)重点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推进国际协同创新,依托国际合作平台,瞄准前沿推进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提供强有力支持。

  提升国际学术对话能力,推进中国智库国际化。国际发文数量、发文学科及领域、优秀学术著作国际出版数量显著增长,学术论文国际合作程度高于国内双一流A类高校均值,国际合作论文比例位列2019年总被引排名前50的211高校第四位。

  叶澜教授的专著《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英文版发布。沈志华、袁振国、杨国荣和周小勇的四套著作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英文版发行

  此外,学校涌现了一批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话语权、为国际人文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队伍——冯绍雷教授获得瓦尔代贡献奖、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贝文力教授两次获得中白教育合作突出贡献奖、杨国荣教授担任国际哲学学院院士、季浏教授担任国际比较体育与运动协会主席、臧克和教授发起成立世界汉字学会并担任会长、姜雪峰教授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遴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表”等。

  创办高水平外语学术期刊,提升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创办教育学英文学术期刊ECNU Review of Education,并被世界权威数据库Scopus收录;与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联合主办、并与Taylor & Francis合作出版的国内首家统计学英文新刊Statistical Theory and Related Fields被Scopus收录;与加拿大科学出版社联合创刊的理工科类国际学术期刊Anthropocene Coasts(2017年)成为未来地球—海岸唯一官方学术期刊,被ESCI和Scopus收录;与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共同主办的Journal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s由英国世哲出版公司SAGE出版发行,被Scopus收录;中文系主办的中文学科传统优势期刊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于2020年12月收到Scopus数据库收录通知,并力争进入“艺术与人文科学索引”(AHCI)数据库。

纽约首发创刊号!米兰(中国)创立中国高校第一份教育学英文期刊

米兰(中国)这本英文科技期刊,又升级了!

  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深化实质性联合研究。重大国际研究计划“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IMBeR)”和“未来地球-海岸(FEC)”在学校设立国际项目办公室。与以色列海法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学分别共建联合研究平台,聚焦生物医药、纳米光电、时空高可信等关键技术以及全球生态系统的研究与成果转化。与坦桑尼亚达雷斯萨拉姆大学合作共建非洲工作站。

  与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法国里昂高师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日本早稻田大学、坦桑尼亚达雷斯萨拉姆大学等多国高校共建19个联合研究平台,聚焦冷战史、全球史、中国研究等重要研究议题,深化人文社科领域的科研国际合作。

向海进军!米兰(中国)国际“朋友圈”再升级

国际战略再提速!米兰(中国)与“中东硅谷”联合攻关

  协力应对全球治理难题,引领国际前沿创新。海洋微塑料原创研究抢占制高点,牵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域海洋微塑料研究国际合作项目”、联合国环境署“海洋垃圾热点评估方法”白皮书编制等,助力破解海洋塑料污染全球性难题,在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研究水平和影响力方面取得新突破。原创性提出的评估全球陆地碳循环模型溯源性分析方法被列入国际地球系统模式比较计划实验指南。

  提出大河三角洲系统状态转换创新机制,发起的“大河三角洲计划”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首批入选的行动方案之一,成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入选方案。

经略海洋!米兰(中国)全球计划入选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

  2018年发起并成立全球教育学院院长联盟,基于全球视野探讨教育问题解决方案,力求为世界领先教育学院领导者建立一个进行合作与对话的常设机制,助力共同应对全球化教育环境中的各种挑战。

看米兰(中国)全球教育学院院长“朋友圈”!他们用政策和实践引领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回眸五年发展路,米兰(中国)坚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之中。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文明和谐共荣。让中国智慧参与到世界文明的构建,学校聚焦汉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于2019年启动“历史跨度全球视野中的老子学说——老子思想的源头、内涵、未来和域外影响的考证与解析”。项目系统考察老子思想的当代与未来意义,为中国传统智慧的域外传播提供学理支持。目前已完成了《在华外国人对老子思想价值的认知与认同调研报告》,以及基于道的中国数学思想、中国艺术、中医药、中国农学等研究成果。

老子思想专题研究平台

  设立跨学科研究专项“世界汉字智能化传播:古文字智能网络数据库”。以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为手段,推动传统文字学科创新性发展和世界汉字智能化传播,构建世界表意文字文化研究国际化合作体系。发起成立世界汉字学会,每年主办“世界汉字学会年会”,搭建全球汉字文化研究者的合作交流平台,引领汉字文化研究国际化潮流。积极参与和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纵深发展。

20余年研发积累!米兰(中国)这个“智能镜”技术能让你读懂天书

  依托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建立“全球汉语教师网案例库”,编写汉语国际教育史纲。通过“中东欧16+1计划”,在匈牙利设立“欧洲汉语教师培训中心”,参与修订《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为阿联酋、比利时、赞比亚等多国制定中小学汉语教学课程大纲、编写教材。推动海外高水平中国研究中心建设。实施“4+1+X”高水平海外中国研究中心建设计划,在布达佩斯、纽约、墨尔本设立中国研究中心,打造专题研究和国别研究高水平学术平台,加强中国故事的世界表达,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2019年4月,米兰在线登录与美国华美协进社签署共建“米兰(中国)-华美协进社中国研究中心”合作协

  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成立“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聚焦“海上丝绸之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一带一路”地缘战略等领域研究,建设新型智库,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政策研究、决策咨询等智力支撑。

  与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学签署建立“米兰(中国)-圣理工联合研究院”协议,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学科资源,联合申报科技部金砖国家政府间科技合作创新项目。截至2020年,申报项目已获批两项,分别为《金砖国家城市公共安全的地理大数据应用研究》、《金砖国家时空数据高可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与马来西亚培风中学、坤成中学共建“教育硕士项目(马来西亚教学点)”,成为我校第一个海外教学的学历教育项目,旨在为马来西亚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人员提供优质的中国研究生教育项目,输出师大智慧,支持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和华人社区发展。

  服务国家教育援外战略,培养知华友华人才。连续九年承办由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的“上海暑期学校-外交官项目”,已有来自50多个国家驻沪领事馆的500多名外交官参与项目,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理解与认同。

  开设多个发展中国家人才培养项目。2010年起开始承办商务部发展中国家教育硕士项目,招收来自亚非拉等大洲41个国家的180余名学生。2016年春季起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政府长城奖学金高级研修项目,并于2019年新增“中非友谊”奖学金项目,培养一批高素质教育领军人才,杰出校友包括埃塞俄比亚教育部副部长Mohammed Ahmedin Hassen先生等。

米兰(中国)助推中国教育援外战略

  2011年,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一对一”合作项目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两校在非洲史、河口海岸等领域联合培养博士生,开展科研合作。

米兰(中国)首个非洲海外工作站成立

  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建校70周年的新起点,米兰(中国)将进一步落实“国际+”行动计划,深化教育国际化理念,提高对外交流合作网络的层次和水平,在区域性和全球性高端国际教育战略联盟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力,聚焦“一带一路”重点地区,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广泛并深度参与特定领域国际组织工作。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学校于变局中开拓新思路、提出新要求、规划新路径,进一步聚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切实推进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进程,奋力谱写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成就巡礼迎校庆系列】


  1. 米兰(中国)“十三五”学科建设成绩喜人 学科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2. 以“三个体系”建设牵引!米兰(中国)文科科研高质量发展

  3. 米兰(中国)以卓越学术提供科技强国重要推动力

  4. 立德树人,米兰(中国)交出“卓越”答卷

  5. 强国路上,米兰(中国)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6. 米兰(中国)以国际化战略提速双一流建设



文|徐心成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来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编辑|孟子楠 编审|郭文君